1.人体营养状况的测定和评价,一般是通过膳食调查、人体体格测量、营养水平的生化检验,以及营养不足或 缺乏的临床检查来进行综合的评价。
2.可通过标准化使体格测量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均尽量接近真值。
3.婴幼儿身长、头顶至臀长、头围、胸围和体重的测量。
指标 | 量具 | 测量 | 读数 | 意义 |
身长 | 卧式标准 量床 | 脱去帽、鞋、袜,穿单衣,滑板使其接触婴幼儿双侧足跟 | 单位:cm 有效位数:1 位 | 反映婴幼儿体格纵向发育情况 |
顶臀长 | 膝关节屈曲,大腿与底板垂直 | 单位:cm 有效位数:1 位 | ||
头围 | 软尺 | 零点固定:头部右侧眉弓上缘 处 | 单位:cm 有效位数:1 位 | 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 1~2cm,1 岁左右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 |
胸围 | 软尺 | 零点固定:胸前右侧乳头下缘 | 单位:cm 有效位数:1 位 | 12~21 个月时胸围超过头围 |
体重 | 婴幼儿体 重秤 | 排空大小便,脱去外衣、鞋袜 和帽子 | 单位:kg 有效位数:2 位 | 婴幼儿体重对营养状况较为敏 感,且测量误差小于身长测量的 误差 |
4.上臂围与皮褶厚度
(1)上臂围的测量意义:上臂围本身可反映营养状况,它与体重密切相关。
(2)WHO 推荐选用测量点:肩胛下角、肱三头肌和脐旁。
(3)皮褶厚度测量意义:
①皮褶厚度是衡量个体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的较好指标,可间接评价人体肥胖与否;
②皮褶厚度反映人体皮下脂肪含量,它与全身脂肪含量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
③通过测量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可反映人体皮下脂肪的分布情况;
④用上臂围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可计算上臂肌围和上臂肌面积,反映机体肌肉的发育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