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谷类第一限制氨基酸:赖氨酸
豆类第一限制氨基酸:蛋氨酸
玉米、面粉、小米、大米的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较低,蛋氨酸相对较高;而大豆中的蛋白质恰恰相反,混合食用时赖氨酸和蛋氨酸两者可相互补充。
谷类碳水化合物含量最为丰富,主要集中在胚乳中,多数含量在 70%以上。碳水化合物存在的主要形式为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因谷类品种不同而有差异,并直接影响谷类食物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2.畜肉的脂肪主要由饱和脂肪酸组成,食用过多易引起肥胖和高脂血症等疾病,膳食中的比例不宜过多。
禽肉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多,故老年人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宜选用禽肉。
鱼类脂肪特别是深海鱼脂肪最显著的营养学特点是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 n-3 系的二十碳五烯酸。
3.乳类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乳糖,其含量为 3.4%~7.4% ,人乳含量最高、羊乳居中,牛乳最少。
4.各种菜肴原料,尤其是蔬菜,应先清洗再切配,这样能减少水溶性营养素的损失。而且应该现切现烹,这样能减少营养素的氧化损失。
5.营养强化的具体要求:对食品进行营养强化要有明确的针对性,符合营养学的原理,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尽量减少食品营养强化剂的损失,保持食品原有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而且要经济合理,有利于推广。
6.物理保藏是通过控制环境温度、气体或利用电磁波等物理手段来实现食品的长期保质储存,如冷冻保藏、冻结保藏和辐照保藏等。
食物的营养素保存最齐全的保存方法:辐射保藏。